【記者 尤華恩/台南 報導】台南市長黃偉哲今(14)日出席台南市議會舉辦的敬老表揚同樂會,黃偉哲表示,非常感謝市議會能夠用心主辦這個活動,一起為台南市百歲以上人瑞獻上祝福。台南市今年百歲人瑞共有287位,今年剛滿百歲的長者更有121位,黃偉哲祝福百歲人瑞們能夠快樂健康。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了讓民眾到桃園新屋了解石滬歷史文化,負責桃園新屋石滬故事館營運的桃園市愛鄉協會,邀集環教志工們集思廣益,自己編撰符合當地生態的教案,理事長李仁富指出,民眾來館內,除了觀看陳列的石滬文物及解說外,未來希望可以搭配自編環境教案,一起更深入的認識新屋百年石滬文化。 石滬教材編撰人員聚在一起集思廣益,以之前拍攝的影片提出問題,來放在環境教案中,志工表示,回鄉參與這樣的編撰工作,讓她也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人文。 編撰志工 李玟妮:「以前就是在外地讀書,然後就是20幾年都沒有了解,自己住的地方,然後,然後進來做這些之後就是發現,哇 原來有那麼多的東西。」 編撰志工 簡宛騏:「透過環境教案的規畫,讓來的遊客,他能夠不是只有淡淡的,他能夠很有收穫可以帶回去。」 編撰志工 徐旻君:「那當然可以借助我們一點點力量,然後讓大家可以更認識這個地方。」 桃園市愛鄉協會理事長李仁富表示,以往教案都是由學術單位提供,但是部分不符合當地環境,還有內容過於艱深,所以地方這次,自己編符合當地的環教教案,搭配石滬館的內容,可以讓來訪民眾了解更多。 桃園市愛鄉協會理事長 李仁富:「那自己編的教案跟專家編的,有哪裡不一樣,我們在地人自己編的,自己實際做的,這細節這比較細膩的東西,比較有感受,(這樣)來做人家比較會感動。」 李仁富指出,目前已經編好兩部教案正送審中,內容除了石滬,還有當地人文歷史,以及沿岸環境植物等介紹,透過圖文以及生動活潑的教案,希望未來來訪的民眾,可以更簡單的了解,這裡的海客石滬文化。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首獎最高50萬元,鼓勵新世代藝術家踴躍投件
【今傳媒/記者李祖東報導】高雄市立美術館一年一度的《高雄獎》,自1997年辦理至今已邁入第26年,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獎項之一,《高雄獎》持續以多元開放的精神,期待創作者以創見媒材、創新思維來創作。第26屆《2022高雄獎》自10月10日起徵件至11月12日,「高雄獎」首獎3位得主將各獲獎金50萬元,五大創作類項各取1名「優選獎」頒發獎金10萬元,「入選獎」數名則各得獎金3萬元;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則提供10萬元獎金,特別為書法、篆刻類創作者提供「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」,邀請藝術新銳踴躍報名參賽。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內疫情趨緩,加上時序入秋,親近大自然的「戶外主題深度遊」成為主流,雄獅旅遊長期耕耘推廣自行車深度慢遊,擅於規劃單車旅遊體驗,特別獨家與曾是電視台主播的魏華萱(小猴)攜手合作,「美女主播」變身「單車達人」,酷愛戶外活動的她,對單車情有獨鍾,此次不僅參與行程設計,安排話題景點和特色美食,並親自帶領喜愛單車旅行的旅人深入走訪臺灣各地,限量遊程僅有3團。其中9天的環島之旅,是繼魏華萱在2010年完成環島夢想後,再次帶隊出發暢遊臺灣,途經高美濕地、菁寮老街、花東縱谷等,更將直搗阿朗壹最美海岸秘境!

魏華萱變身單車達人帶路;圖片/雄獅旅遊提供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債多不愁,美債上限提高的省思JT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股市熱詐騙跟風 創投公會籲大眾當心

工商
陳碧芬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因應今(2021)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,勞動部推出全時受僱勞工及部分工時勞工生活補貼計畫,符合資格者可申請1萬元補助,申請時間到9月底。不過,根據勞動部統計,約有131萬人符合資格,目前已有65萬人提出申請,但仍有有約66萬人沒申請,呼籲符合資格者儘速申辦。

  此項補貼計畫中,全時勞工申請資格為符合月投保薪資在2萬4,000元以上、3萬4,800元以下,5月、6月、7月當中的任一個月,薪資減逾2成者可提出申請。部分工時勞工則是在4月份任一天受僱,且參加勞工保險或單獨參加職業災害保險紀錄,投保薪資在2萬3,100元以下即可申辦。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內容簡介

◎聯合推薦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「Spi/Spi/Sepi:織與纏繞」策展活動即日起在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辦理,邀請來自部落的三位織藝藝術家展示他們的作品。魏嘉賢市長表示,原住民族織藝文化在多數人觀念裡多為女性習得技能,當今這項技藝不再侷限於女性,此次策展也有男性族人的作品,策展內容聚集了個人生命書寫經歷,讓社會大眾認識原住民族的織藝文化之外,也透過三位織者的編織和纏繞,串聯起曾經失落的技藝或記憶。

kamalma8tjw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